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极为简单易得。 学生剪纸是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形象化教材,它能启迪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本文就剪纸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智慧的功效做出了论证。
一、引导学生走进品味剪纸生活
天津画室告诉我们“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园中的一支奇葩。她以朴实、夸张的艺术造型,表现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再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中开展剪纸教学,使孩子近距离的接触剪纸,亲身感受祖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体验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创作出美妙无比的剪纸作品。在剪纸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表现类型很多,大致概括为下面十三种:黑白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填色剪纸、衬色剪纸、勾绘剪纸、印刷剪纸、彩编剪纸、剪影、撕纸、折叠剪纸、立体剪纸等等。然后,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剪纸题材,从而使孩子在创作时有感而发,而不是凭空编造,这是探索创新的第一步,有效地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人文趣事。加强了儿童剪纸创作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强化剪纸学习中的人文因素,有效地使孩子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接受艺术熏陶,搜寻剪纸素材,以达到从画内到画外的思维迁移与提升的目的。
二、体验剪纸艺术激发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搜寻剪纸素材作品,有效地使孩子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接受艺术熏陶以达到从画内到画外的思维迁移与提升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分组分析讨论、总结,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分析讨论和小组剪纸制作等,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激发创作潜能、融洽师生关系,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然后进入教学开始讲授如何剪一个对称纹样时,就让孩子们进行比赛,“看谁剪得又快又好”,没有思维的束缚,剪刀在孩子们手中快乐舞动着。完成制作后就把作品展示出来,认识了“什么是剪纸”,在游戏的玩乐中吸取新的知识。极大地调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把握学习方法
在学习剪纸时同样要遵循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我们先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如:“月牙”、“锯齿”等。把这些“语言”合理的填充到剪纸图样内,并剪刻出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可行的五步教学法:构思设计什么样的剪纸;画出剪刻主体:动物或人物外形;填充剪纸纹样。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剪纸学习,不但在剪纸的艺术园中,陶冶了情操,学习了剪纸的技能技巧,磨练了意志,而且学会了反思,提高了剪纸创作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学生不喜爱剪剪贴贴。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孩子们在操作时自己能控制并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像来。因此,剪纸便成了学生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或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而不仅止于表现“可视的存在”,以至于在学生剪纸作品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有很多还是新鲜的事物,我想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承认他们。如一次创作剪《花脸》时,一个学生剪了一张头顶带尖角的剪纸,当我问他时,他却戴上他的创作品回答我:“我是奥特曼,我是正义使者。”听到这番话,难道不觉得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因此在剪纸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有独特见解、爱幻想、爱标新立异的孩子予以肯定,并加以引导,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勇于探索。文章来源:天津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