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画室让我们知道和了解到80后的艺术语言中偏爱卡通,分明表明他们对卡通的依恋超出了理性的边界,感性的表达和眷顾让他们无所适从地服从于思维中某些定式约束,并在这种定式的影响下屈从于思维想象中惯性的诱惑,这种诱惑无疑是一种抗拒理性思考的阻力,是思维潜意识中的与理性思考相抵触的一种习惯性联想,当然这样的联想中有着可能是灵魂中纵情放歌自由畅想的魅力,因此,诱惑似乎无法抗拒。无论怎样,驰骋于80后思维空间里的狂想元素来自于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表达,仍然与成长过程的孤独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牵连。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和成熟,现实与幻想交织而成的思考不断使这个连贯的思绪得到拓展,同时也使他们的表达变得完全自我、放荡不羁。
80后的思维中卡通已经成为了代言自己的虚拟主体,他们的精神诉求似乎滞留于虚拟的空间中,没有精神依托和归宿、没有集体式的政治抱负和信仰倾向,他们的艺术内涵显得轻浮、失落,没有根基,缺少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和表达,他们社会身份中丧失了责任感,他们的思想似乎仍然单纯,因而他们的语言也显得直白和单调。并非他们脱离不开符号的约束,而是他们的诉求需要这个载体转化为直接的艺术语言。我感觉有些时候他们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现实中他们很孤独,可虚拟世界中他们的生活是异常的充实。另外,他们的语言很多时候是没有感觉的符号,类似混沌的概念在他们的意识中是分辨不清的。而虚拟常常导致他们不能客观地认知自己,这或许也是他们精神空虚、意欲膨胀的因素。他们习惯于模仿漫画中的人物,并无形之中将自己引进了动画的场面。80后给我的感觉,始终处于彷徨的游离状态,思维游离于梦幻与游戏之中,唯我的意识使他们的大脑思维中少了参与社会的责任,似乎他们的身份概念中缺少社会成员的公共属性,因而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总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袖手旁观。80后的艺术表达建立在这样的状态基础上,他们常常将语言抽象化,意喻隐含其中,然而这种抽象的个性语言在公众眼里显得另类和怪异。文章来源:
天津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