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首页 画室简介 美考资讯 天津美术高考 画室作品 画室生活 招生简章 师资力量 报名须知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画室动态
 最新美考信息
 历年考题
 分数查询
 院校招生简章
 天津画室
 中举美术微学堂
 天美试卷点评
 合格证
 
    新闻中心
 
谈“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天津画室资料了解到“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 ) 口号是法国人的发明。但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即这一口号所覆盖的文艺思想,如艺术的独立性,艺术的无功利性,艺术与生活的分离,以及纯形式等内容,却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是对康德与席勒美学的一种粗浅而通俗的表述。我们知道,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威廉·冈特在《美的历险》(1945) 中曾作过如下生动的描述:“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声音嘹亮。不管它意味着什么,这声音本身就足以激励战场上怯懦的人,让迅猛的骑手奋勇冲杀。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不胫而走,跨越英吉利海峡,在英国这块古老而守旧的土地上发展壮大,继而传往日本与中国。“为艺术而艺术”的理想凝聚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艺术家、批评家,最终使艺术,至少在唯美主义者眼里,成为一种拯救人类的宗教。

二、科佩与巴黎
 
史达尔夫人虽然没有使用过“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但她是最早把德国美学以及康德、席勒等人介绍给法国读者的人之一。她的划时代的著作《论德国》于1810 年完成,1813 年在英国出版,随后送往法国。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浪漫派艺术。她在德国文化中发现的是超凡脱俗的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浪漫艺术理想。她说,德国人不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把模仿自然看作是艺术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理想之美是所有杰作的根源。因此,对史达尔夫人而言,审美而非文艺的清规戒律,是艺术的源泉。
 
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订,是“科佩集团”的另一成员贡斯当最早把“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笔录于文字的。贡斯当与史达尔夫人旅居德国期间,撰写并保存了一部日记,这部日记记载了他当时与德国美学家、思想家、批评家的交往以及他自己对美学等问题的思索。在1804 年2 月10 日,贡斯当用法文写了如下一段话: 席勒来访。在艺术中他是一个极其敏锐的人,完全是一个诗人。的确,德国人逃避现实的诗歌与我们的相比,从类型到深度都完全不同。我造访过罗宾逊,谢林的学生。他关于康德美学的著作有许多深刻的见解。为艺术而艺术,无目的性;因为任何目的都是对艺术的滥用。不过艺术具有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库赞早年也与史达尔夫人相识,而且是《论德国》的热情读者。后来他去德国求学,曾上门拜访过施莱尔马赫、歌德、黑格尔这些大师,据说给他们的印象极好。1815 年他返回法国,以23 岁的年纪就任巴黎大学索尔邦学院的哲学系主任和教授。他授课的口碑甚佳,其口才与教法极富魅力,学生趋之若鹜。索尔邦学院附近一条街道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从1816 年起,库赞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当然也就涉及到他的美学。在1818 年的第22 个讲座中,他使用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艺术不再服务于宗教和道德,正如它不服务于快适感与实用性一样。艺术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为宗教而宗教,为道德而道德,为艺术而艺术。

天津画室告诉大家这是历史上这一短语第二次见诸于文字。库赞虽然没有更多地加以阐述,但不难看出,这是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概括。在讲座中,库赞还介绍了康德的其它美学观念,诸如审美经验、纯形式等等。不过库赞的讲稿到1836 年才刊行于世,而根据威尔考克斯的检索,1830 年以前再也没有人使用过这一短语,因此很难判定它当时的社会影响。西方学者贝尔- 维拉达在浏览了1830 年代初法国的报章杂志之后也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为艺术独立性观念辩护的批评家。持有这种观念的文人艺术家仍然停留在“咖啡馆的闲谈与波西米亚人的街谈巷议”的水平。“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术语的广泛使用是在30 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1833 年。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流行主要得益于古典主义批评家对艺术独立性观念的攻击。其中法国批评家、文学史家德西雷·尼扎尔(DesiréNisard ,1806 —1888) 在海峡两岸引发了两场关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尼扎尔是博学的古典学者,是四卷本的鸿篇巨制《法国文学史》(1844 —1861) 的作者。他崇尚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认为当前流行的作品以数量代替质量,是“工业化的”文学。当前流行的批评也缺乏学术深度,毫无品味。他写过一本关于罗马文学的论著《衰落时期拉丁诗人风气的研究和批判》(1834) ,其中不乏影射当代的寓意。在《序言》中,他直接对当代文学中的浮夸、浅陋、堕落提出批评,认为当代作家中许多人实际上是“文学的实业家”。尼扎尔对于雨果和拉马丁都颇有微辞,他曾指责雨果“以形象替代现实,色彩替代思想”。
  
我们真诚地相信,解决那个保守的民族文学学派和追求新文学学派之间的旷日持久的争论的时候到了。??在我们看来,所谓创新者的错误,用他们的话说,是在制造“为艺术而艺术”。??你难道不相信夏多布里昂曾经说过“让我们创造艺术;让我们去发现新文学”? 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谁能比得上夏多布里昂呢?当时最著名的批评家圣伯夫( Sainte-Beuve)随即写信支持卡雷尔的观点,卡雷尔则把圣伯夫的信发表在1834 年1 月18 日的《民族报》上。圣伯夫在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在关于为艺术而艺术派那部分里所说的完全正确,我只有二三点保留意见需要进一步说明。”圣伯夫在1838 年的另一篇文章中解释道“, 泰奥菲尔·戈蒂耶先生??属于为艺术而艺术派。”人们一般把戈蒂耶( Théophile Gautier ,1811 —1872) 那篇著名的《〈莫班小姐〉序》(1835) 看作是唯美主义的宣言。的确这篇序言阐述了艺术无目的性观念,但是并没有使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直到1847 年在一篇论述“艺术之美”的文章中,戈蒂耶才开始频繁使用这一短语。戈蒂耶表达了如下观点,可以看作是他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术语的理解:

为艺术而艺术所代表的是那种除了美本身与其它事物毫无关系的作品。??为艺术而艺术并非像它的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为形式而形式,而是从外在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拒绝提出任何理论信条,拒绝直接的实用性,为了美而形式。对戈蒂耶在唯美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学者已有很多论述, 在此暂不赘述。总之到30 年代中后期“, 为艺术而艺术”已经进入了文艺界的流行话语,成为批评家最常用的标签。其他著名作家如波德莱尔也在不同语境中使用过这一术语,出人意料的是,波德莱尔早期对“为艺术而艺术”完全持否定态度。在彼埃尔·杜邦的《歌谣集》(1851) 的序言中波德莱尔写道,“为艺术而艺术”派的幼稚的空想由于排斥了道德,甚至常常排斥了激情,必然是毫无结果的。它明显地违背人类的天性。以普遍人生的最高原则的名义,我们有权将其斥为异端。文章来源:天津画室


【最新开班】: ①高三美术高考集训班 | ②高中生周末提高班 | ③初中生周末基础班 | ④寒暑假美术培训班 | ⑤天津大学建筑学转系班 | ⑥专升本美术班 | ⑦美术一对一私教
天津中举美术培训学校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中南道中南广场(西区)G座商业楼3层(紧邻地铁6号线天拖地铁站D出口)
网址:http://www.tjarts.net.cn 电话:022-24326295 13920520981 招生咨询QQ:776162225 E-mail:zhongjuhuashi@vip.qq.com
津ICP备11001279号 技术支持:天津中举画室